洲際船務與上海海事大學等各方簽署協議 共同打造面向IMO MASS規則的首艘多功能科研實訓船
10月25日,洲際船務與上海海事大學在臨港校區簽署“綠色智能多功能科研實訓船”(簡稱“科研實訓船”)協議,並聯合多家單位簽訂科研實訓船智能系統合作備忘錄。上海海事大學校黨委書記宋寶儒、洲際船務集團董事長郭金魁、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總工程師黃蔚、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四研究所產業發展部主任朱曉清、東湖實驗室綠色交通創新中心副主任鄧芳、濰柴集團總經理助理尹曉青等嘉賓出席,簽約儀式由上海海事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李志鵬主持。
儀式現場
宋寶儒代表學校向與會嘉賓表示歡迎。他指出,學校正在按照國家和上海市的部署要求,堅持以“重服務、強貢獻”為導向,秉持“為科服務、為產育人”理念,開展“一校一策”教育綜合改革。隨著航運業數位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全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凸顯了培養新時代複合型高端航運人才的重要性。此次與洲際船務集團等單位合作打造一艘綠色智能多功能科研實訓船,致力於實現四大建設目標:一是構建全球領先的智能船舶技術體系;二是深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三是搭建產學研創新平臺;四是塑造行業標準與戰略支點。
宋寶儒書記致歡迎辭
郭金魁向長期以來關心該專案的各方表達了誠摯感謝。他表示,這艘業界首創的“移動實驗室”將彙聚智能航運前沿技術,成為服務教學科研與產教融合的重要平臺,標誌著我國在高端航運人才培養和航運業綠色智能化革新方面邁出關鍵一步。通過產學研用協同模式,將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與國家交通強國、海洋強國戰略注入新動能。
郭金魁董事長講話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第七〇四研究所、東湖實驗室、濰柴集團等智能系統單位代表一致表示,將通力協作,力爭打造全球首艘符合IMO MASS(國際海事組織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規則的示範船,聚焦自主航行與岸基駕控系統、智能機艙運維平臺等,突破智能航運商業化關鍵技術,為行業提供標準化解決方案。

綠色智能多功能科研實訓船簽約
會上,宋寶儒為郭金魁頒發客座教授證書。李志鵬和洲際船務投資發展集團副總裁滿鑫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學校與各合作單位簽訂了科研實訓船智能系統技術合作備忘錄。宋寶儒和郭金魁共同啟動該新造科研實訓船的全球征名儀式。
宋寶儒為郭金魁頒發客座教授證書
科研實訓船智能系統合作備忘錄簽約
新造船全球征名儀式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