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船務規劃設立國內首個歐盟 FuelEU 合規池(Pooling)
歐盟FuelEU海事法規已於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正成為影響全球航運格局的關鍵變數之一。該法規針對掛靠歐盟港口的5000總噸以上船舶,實施分階段全生命週期排放強度(Well-to-Wake, WtW)管控,以此推動航運業向低碳燃料轉型。對於不合規船舶,需繳納高額罰款,且引入年度累計罰款係數(1+(n-1)/10)—— 連續違規年份每增加1年,罰款係數遞增10%。
需澄清業界一些公司認知盲點的是,FuelEU法規設定的罰款機制本質上是一種懲罰性措施,而非理解為 “合規” 選項。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的碳配額(EUA)交易性質不同,在FuelEU框架下,繳納罰款是一種極為被動的應對方式,將引發一系列不利後果:
成本高企:燃燒重質燃料油(HFO)的船舶,2025年至2030年每噸合規赤字的罰款約為640歐元,2030年後,隨著排放強度目標值每5年折減,每噸合規赤字罰款值還將逐步增高;
商業合同複雜化:年度累計罰款係數不僅會導致逐年罰款成本顯著上升,還會使船東與貨主的租船合同、同一報告期內不同租家的責任劃分等事項需額外考量諸多複雜因素,進而增加相應合同條款,且可能因責任界定爭議引發商業糾紛。此外,多年累計罰款所形成的係數可能被視作“不良記錄”,對船舶價值產生負面影響;
市場信用受損:違規記錄將同步錄入歐盟航運監管資料庫,影響企業形象,甚至可能導致高端核心客戶因 “ESG合規風險” 終止合作。
合規路徑局限
現有營運船舶的現實困境
當前,絕大多數營運船舶仍以傳統化石燃油為主要動力,其單船合規選項存在明顯局限:
大規模改造可行性低:對發動機、供油系統、儲存艙櫃等進行重大改造以適配低碳燃料(如LNG、綠色甲醇、綠氨等),單船改造費用高達數百萬至數千萬美元,且改造週期長達6-12個月。對於中小型航運企業而言,難以承擔如此高昂的改造成本與停航成本;
混燒生物燃油效果有限:混燒生物燃油(如B24, B30)是一種可行選擇,但受限於生物燃油的供應穩定性與成本,其減排效果難以滿足法規逐年提升的要求,且長期依賴可能面臨燃料供應短缺風險;
額度調劑約束較多:法規允許合規餘額在前後不同年份“存”和“借”,然而,使用上年的存儲餘額,需依賴於過往的合規盈餘積累,對於初始就面臨合規壓力的船舶而言難以實現;借用下年的額度則需按1.1倍償還,這不僅會增加未來的合規負擔,還存在因下年減排目標提高而無法償還的風險。
合規池價值
構建可持續的合規生態
面對單船合規的諸多局限,合規池作為一種創新的合規工具,通過多艘船舶組團,整合池內船舶的排放強度盈餘與赤字,合理平衡分配合規餘額(Compliance balance,CB)以實現池內船舶共同合規。相較於其他合規路徑,其優勢顯著,核心價值體現在:
低成本合規路徑:企業無需單獨採購高價低碳燃料即可滿足法規要求,尤其適合中小航運企業。合規盈餘單位購入價格低於同等單位合規赤字罰款,成本可控性優於罰款支出,更遠低於大規模改造船舶的費用;
商業流程簡化:池內船舶統一以 “池體整體合規” 為基準,規避了罰款尤其是年度累計罰款係數的影響,船東與上下游企業的合同無需再單獨約定違規責任條款,顯著降低商業交易成本;
品牌價值躍升:加入池體實現合規,意味著企業的碳排放管理體系達到國際領先水準。這不僅能滿足跨國企業的ESG供應鏈審核要求,更可成為企業開拓歐洲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國內首個合規池
開創行業合規新標桿
洲際船務發起組建的國內首個FuelEU合規池,整合業內資源,將引入多元化船舶組合,完全對標歐盟法規要求,填補了國內航運業在FuelEU集體合規領域的空白,彰顯洲際船務的高標準履約能力和行業領導力,為客戶提供了創新的優質解決方案,其戰略意義與客戶價值突出體現在:
行業破冰價值:作為國內首個符合歐盟標準的合規池,率先建立了覆蓋 “排放數據採集-強度核算-定價機制-盈餘分配” 的全流程管理體系,為行業提供可複製的合規模板;
定制化解決方案:依託自主研發的排放強度動態監測數位化平臺,能根據不同船型的運營特點和不同船東的需求,精準匹配盈餘資源,確保合規成本最優,技術操作簡化,商業運營高效;
全週期風險管控:由具備歐盟認證資質的審核團隊提供年度合規審計,並同步對接歐盟FuelEU資料庫,確保符合法規要求,徹底規避合規風險及相關商務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國際海事組織(IMO)在今年 4月舉行的MEPC83會議上通過了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機制 ——“淨零框架”(Net-Zero framework),該框架預計於 2028 年在全球範圍內生效。此框架推出了與 Fuel EU 基本邏輯相近的經濟機制,但細節上存在一些差異,其實行兩級合規機制,排放強度(GFI)設基礎合規目標(Base target,BT)和直接合規目標(Direct target,DT),GFI高於DT但低於BT,產生T1合規赤字,GFI高於BT,產生T2合規赤字,合規赤字可通過向IMO淨零基金購買補救單位(Remedial Unit, RU)來平衡,T1 赤字補救單位每噸100美元,T2 赤字補救單位每噸380美元。與 Fuel EU 相似,IMO淨零框架允許船舶針對T2 赤字,以其他船舶的盈餘(SU)來平衡,以實現集體合規,與FuelEU合規池理念是一致的。因此,無論是針對先行實施的 FuelEU,還是未來的IMO淨零框架,合規池都是一種長期的高價值合規選擇,必將助力企業在全球航運脫碳競賽中搶佔先機,構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